墨色账本里的家风长卷

发布日期:2025-11-19 17:58 作者:行政科 施慧 来源:市审计局 【字体: 阅读:

审计生涯的第八个春秋,办公桌最深处的抽屉里,静静躺着两本泛黄的笔记本,如沉淀了岁月的琥珀,藏着数年的牵挂与坚守。一本是密密麻麻的审计日记,红笔圈点的疑点旁,凝结着夏日常温超四十度的企业车间里浸透衣衫的汗渍,墨痕与盐渍交织成网,每一页都镌刻着审计人“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较真,记录着深夜伏案核对数据的执着,诉说着奔走核查线索的坚毅;另一本贴着孩子们稚嫩的涂鸦,歪扭线条勾勒的四口之家旁,儿子笔下的“爸爸”二字带着童真的期盼,女儿在空白处郑重标注的“周末回家”,墨迹虽浅,却字字句句牵着家人心底最柔软的惦念,成为奔波岁月里最温暖的慰藉。

丈夫投身乡村振兴一线的四百多个日夜,周末的归期便成了孩子们睡前最殷切的期盼。而我作为一名审计人,双脚早已习惯了在被审计现场与单位之间丈量奔波,“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的日子,从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而是刻进日常的真实写照。去年那场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至今想来仍如一场硝烟未散的硬仗。起初,经验丰富的刘科长还能在忙碌间隙指点思路,可没过多久,他便接到乡村振兴驻村的紧急通知。临走前,他拍着我的肩,眼神里满是信任:“交给你,我放心。”彼时,我带着两名协审人员,站在堆积如山的凭证前,望着密密麻麻的财务数据与申报材料,只觉得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那是组织的重托,更是审计监督守护公共资金安全的千钧责任。更让人分身乏术的是,丈夫同期也接到了乡村振兴的驻村任务,以往他在家时总能分担辅导孩子的重任,如今工作与家庭的双重压力,如两座大山,稳稳压在了我一个人肩上。

七月的骄阳似火,炙烤着大地,正午的柏油路蒸腾着滚滚热浪,仿佛要将世间万物都融化。我带着协审人员,顶着烈日奔走在城市与郊县的企业之间。为核实固定资产购买的真实性,我们爬上布满灰尘的仓库阁楼,在昏暗的角落里摸索翻查尘封的入库记录,蛛网与灰尘沾满衣袖,呛人的粉尘在鼻尖萦绕;蹲在闷热难耐的设备机房核对铭牌,指尖划过冰冷的机器外壳,耳边是震耳欲聋的轰鸣噪音,额头上的汗水顺着脸颊滑落,在脖颈处汇成溪流,浸透了衣服的后背,析出一圈圈白色的盐渍,仿佛是审计人坚守的勋章。每当疲惫不堪、想要松懈时,爷爷常说的“做人要踏实,做事要尽责”便在耳畔清晰回响。爷爷是一名朴素的煤矿工人,一辈子坚守在井下岗位,用一双布满老茧的手养大了六个孩子,撑起了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他的言传身教,如同一粒饱满的种子,在我心里扎下了责任与担当的深根,这便是家风最质朴的模样。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这份对家庭的珍视,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总书记对母亲齐心同志的孝顺更是传为佳话,他始终牢记母亲“精忠报国、清白做人”的教诲,无论工作多忙,都会抽出时间陪伴母亲,关心母亲的生活起居,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而我,却在最该尽孝的时刻,留下了终身遗憾。

噩耗传来的那一刻,我正在企业厂房里核对固定资产铭牌,指尖还残留着机器的冰冷触感。电话那头,父亲哽咽的声音击碎了所有的平静:“爷爷走了。”那一刻,我的眼泪不受控制地涌出眼眶,视线瞬间模糊。我多想立刻放下手中的工作,飞奔回家,送爷爷最后一程,可手头的审计项目正处在疑点突破的关键节点,每一个数据、每一份凭证都关乎审计结论的公正准确,丝毫不能松懈。在几个孙辈里,爷爷最疼我,我儿时的很多快乐记忆,都与他有关。年幼时,他总背着我往返两公里外的步行街买零食,宽厚的脊背是我最安稳的港湾;长大后,每次离开他家,他都会偷偷往我口袋里塞5块钱,轻声说“买点爱吃的”;如今我有了自己的小家,却因工作繁忙,连陪伴他的时间都寥寥无几,甚至在他临终前,我都没能守在身边尽孝。那天下班后,我独自搭乘一个多小时的车程赶到爷爷的灵堂,对着他的遗像,千言万语都化作无声的泪水,满心都是无尽的愧疚与遗憾。凌晨五点,天还未亮,东方刚泛起一丝鱼肚白,我强忍着悲痛与不舍,又匆匆赶回单位——我知道,爷爷一定会理解我,他用一生教会我的责任感,不允许我在关键时刻退缩,这便是家风传承的力量,无声却坚定。

带着对爷爷的思念与愧疚,我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审计项目中。白天,和协审人员一起埋首于海量数据之中,逐页梳理凭证,逐笔核对账目,不放过任何一个蛛丝马迹,哪怕是一个小数点的差异,也要刨根问底、查清缘由;晚上,在灯下撰写审计取证单、打磨审计底稿,反复推敲每一个细节,字斟句酌每一句话,确保审计结论经得起时间、实践和历史的检验。孩子们成了我最坚实的后盾,看着我坐在书房忙碌,他们总会懂事地轻手轻脚,不吵不闹,年幼的儿子还会奶声奶气地说:“妈妈,你放心工作,我会照顾好自己。”吃饭时,大女儿还会兴致勃勃地讲起学校的趣事:作为班干部,她主动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补习功课;积极参与公益活动,成为了一名红领巾讲解员,用稚嫩的声音向游客讲述传统文化故事。看着女儿自信昂扬、善良担当的模样,我心里既欣慰又愧疚——我缺席了孩子们太多成长的瞬间,没能像其他妈妈一样每天陪伴在他们身边,可孩子们却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家风传承的真谛。

当秋日第一缕凉风吹散盛夏的燥热,我们的审计项目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这份凝结着心血与汗水的审计报告、审计专报,均被市委书记、市长作出重要批示,推动市级层面召开专题会议2次,出台市级规范性文件5个,成功收回并上缴财政违规资金达705.12万元,追回多发放的制造强市资金35.22万元,盘活闲置固定资产160.64万元,移送问题线索1条,1人被给予党内警告处分,3人接受廉政谈话。当“优秀主审”的荣誉证书递到我手上时,我没有想象中的激动,反而格外平静。这份荣誉,是对我审计工作的认可,更是爷爷精神的传承,是孩子们理解与支持的结果。作为审计干部,我坚守岗位、恪尽职守,对得起党和人民的信任,不负审计监督的使命;可作为母亲,我却总觉得亏欠孩子们太多。但我渐渐明白,总书记所言“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正是家风传承的核心要义。它从来都不是朝夕相伴的琐碎,而是用行动传递信仰与责任的力量,爷爷教会我的坚守与担当,我正在用自己的方式,传递给下一代。

如今,大女儿依然积极向上,学习成绩优异,胸前的红领巾在阳光下格外鲜艳。她常扬起小脸,眼神坚定地说:“妈妈,你是我的榜样,我也要像你一样,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人。”看着女儿澄澈的眼眸,我忽然懂得,家风就像一条无形的纽带,连接着过去、现在与未来;又像一股无声的力量,滋养着心灵、指引着方向。它藏在墨色的审计账本里,藏在孩子们的涂鸦中,藏在爷爷的谆谆教诲里,更藏在每一个审计人平凡日子里的坚守与担当。总书记曾说“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正是这千千万万家庭的优良家风,汇聚成了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的磅礴力量。

审计之路漫长且艰辛,家庭的牵挂永远萦绕心头。但我深知,作为国家财产的“看门人”、经济安全的“守护者”,心中有信仰,肩上有责任,脚下就有力量。那些藏在时光里的愧疚与思念,终将化作家风的养分,滋养着孩子们成长,让责任与担当的种子,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开出最美的花。而我也将带着这份家风传承,在审计道路上坚定前行,把爱家与爱国统一起来,把家庭梦融入民族梦之中,用忠诚与担当书写审计人的初心使命,让家风之美融入审计担当,让责任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