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审计局深化研究型审计推动罚没收入征管提质增效
淮南市审计局在2024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审计中,积极探索研究型审计路径,将研究贯穿于审前、审中、审后全过程,对重点执法部门的罚没收入征管活动实施全链条监督,显著提升审计监督效能。
一是审前研究先行,精准“选题定靶”。系统梳理公安、市场监管、交通运输等领域的《罚没财物管理办法》等23部法规制度,编制形成执法依据清单和审计重点指引目录,为审计提供清晰的法规“坐标系”。深化数据研究,对接财政非税征管系统及各执法部门办案平台,归集罚没票据、案件卷宗、缴库凭证等数据100余万条,构建“票据—案件—资金”关联数据库。创新建立罚没收入收缴异常筛查模型,精准识别未及时上缴、截留挪用、票据不符等风险点。结合处罚类型与金额,随机抽取70起案件卷宗,将非税收入明细、处罚文书与执法记录视频进行多源交叉比对,并开展实地复核验证,实现从“个案抽查”到“系统研判”的转变,确保审计切入点精准高效。
二是审中以研促审,精准“把脉开方”。将研究分析贯穿审计实施始终,着力揭示深层次问题。深入研究罚没收入收缴的及时性与完整性,通过案件台账与银行流水的系统性比对,核查应收未收、已收未缴等问题;聚焦执法程序的规范性与公正性,通过案卷抽查与数据关联分析,深度剖析处罚依据适用是否恰当、自由裁量权行使是否规范、案件流程管控是否严格等系统性风险;专项研究罚没物资管理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核对收缴记录与库存台账,评估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处置流程是否合规。通过深度研究,精准揭示了罚没收入征管中3大类18项深层次、机制性问题,助推优化营商环境,提升行政执法质量。
三是审后研以致用,做实“后半篇文章”。强化审计成果的研究运用,针对审计发现的共性及突出问题进行系统梳理与归纳研究,形成审计专报呈报市政府,获市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并推动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截至目前,共向市直单位和有关县区发送整改提示函37份,督促收缴罚没款552.36万元,上缴财政涉案款1212.95万元,处罚或退还当事人1.73万元,约谈或立案处理12起,修订完善制度办法13项,如市交通局建立重大复杂案件集体审议复核机制,市市场监管局等6家单位联合出台罚没财物管理办法,系统提升了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