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Python技术追查政府消费券疑点

发布日期:2025-10-14 11:40 作者:电子数据科 苏睆 来源:市审计局 【字体: 阅读:

政府消费券作为刺激消费的重要政策工具,频繁亮相于商超餐饮、家电家居、娱乐文旅等消费领域,以其“乘数效应”为市场提振了信心。财政资金兜底的政府消费券实际效果如何,其中有无违规行为,已经成为审计重点关注的目标之一。本文以H市商务局预算执行审计为例,介绍运用Python技术深度分析政府消费券数据的方法,追查个别商家核销消费券的异常情况,揭示背后隐藏的违规行为。

一、审计背景

为促进本地优质产品的销售,H市商务局于2024年开展线上消费券活动,消费者领券后到店购买本地产品满一定金额后即可享受减免优惠,活动结束后补贴资金直接发放至参与活动的商家。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通过研究消费券第三方审核报告发现,参与活动的商家近30家,其中某商家获得的补贴资金远超其他商家,占总补贴金额的69%,消费券使用数量占总数量的58%。针对上述情况,审计人员将其作为重点核查方向,同时联系开展活动的合作平台,调取消费券明细数据。

审计人员使用数据库、Excel等工具对取得的数据进行了初步的统计分析,发现在该商家使用的90%以上消费券订单金额相同,且刚好满足用券的满减要求(如满300减60的消费券,订单金额刚好为300元)。通过观察消费券使用时间,大多数消费券使用时间极其接近,部分消费券使用时间间隔不超过1分钟。为进一步追查消费券疑点,审计人员积极运用研究型审计思路,决定使用Python技术对使用人群的所在地做进一步的分析。

二、审计应用过程

(一)确定分析思路

根据消费券活动方案,领券人使用消费券须在当地到店消费,合作的线上平台也对使用消费券时的手机定位作了限制,如果定位偏离则选择不到活动商家进行核销付款。通过查询网络公布的案件信息,套取消费券资金的违法人员会利用虚拟定位软件跳过定位限制,将手机定位设置在用券区域进行消费券核销。经过分析,审计人员认为在异常的消费券核销数据中,使用人可能来自不同地方,统一使用虚拟定位软件与商家进行虚假交易套取补贴资金。按照上述思路,结合采集到的数据(包括脱敏的身份证号和手机号),确定利用Python技术提取消费券使用人的身份证地址和手机号归属地,以判断使用人群的所在地。

(二)提取身份证地址

从民政部网站下载全国行政区划代码表,整理出省、市分别对应的行政区划代码字典表。在Python编辑器中导入pandas库,用于读取消费券使用人的身份证前4位和行政区划代码字典表格。使用for循环遍历身份证前4位数据,从字典中获取对应的省和市,将结果依次添加到list列表中。将生成的结果转换为 DataFrame,列名包括“身份证前四位”“省名称”“市名称”,最后将结果写回到一个新的 Excel 文件中。

(三)提取手机号归属地

导入pandas和requests库,分别用于读取手机号码表格以及调用手机归属地查询接口。首先使用pandas读取手机号码表格内容,将返回的结果定义为phone_nums。用for循环遍历phone_nums,依次把读取的每个手机号phone_number作为参数,拼接进查询接口地址url=“https://cx.shouji.360.cn/phonearea.php?number={phone_number}”中。其次使用requests库中的get()方法调用url地址,将返回的结果定义为res,再使用response对象中的解析方法,解析res中data中的内容。最后,将data中的province,city值作为手机号归属地的省、市名称,生成查询结果表。

(四)分析结果数据并取证

数据分析人员将上述结果整理成统一的表格,使用数据库对在疑点商家使用的2万余张消费券的详细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最终发现在该商家使用消费券的外地人群占比异常,其中使用者身份证所在地和手机号归属地均不在H市的占比89.72%,均不在所属省份的占比84.22%。对比参与活动的其余所有商家,参与消费券活动的使用者中,身份证所在地和手机号归属地均不在H市的、均不在所属省份仅占比3.26%、1.13%。将分析结果交现场审计组进行核实,现场审计人员通过与商务局、合作平台负责人员核对,并选取一部分领券人进行电话回访,确认数据分析结果,形成审计取证。

三、审计成效

审计人员通过运用Python技术追查政府消费券使用人所在地,深度挖掘H市消费券数据的异常情况,从多个方面的疑点证明背后可能存在的违规行为,并且在对数据和结果进行整理后,审计组已将相关情况移送至公安机关。Python技术的运用不仅可以准确、快速地提取地区信息,还可以拓展应用于对财政金融、社保民政、教育医疗等领域中复杂数据的处理,挖掘其中存在的违规问题,进一步丰富数据分析的方式方法,提高审计工作质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