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照初心,审计续华章

发布日期:2025-09-15 16:21 作者:人教科 胡睿婕 来源:市审计局 【字体: 阅读:

八十年风雨兼程,八十年日日建新,在这个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慕然回首,我们的祖国仅用70多年就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才走完的工业化历程,打赢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这一项项令人瞩目的成果皆是在先烈打下的基石上创建的。

80年前的华夏大地上,有枪林弹雨中的奋勇冲锋,有青纱帐里的灵活游击,还有一群特殊的“战士”。他们没有扛枪冲锋,却用算盘作武器,在账本间筑起坚固防线,精打细算让匮乏的物资在战时发挥更大的作用,他们是抗战年代的审计人,藏在数字背后默默坚守。

1941年11月,抗日战争陷入最艰苦的阶段,日军在沂蒙山区发动大“扫荡”,企图以绝对优势兵力一举歼灭我军。身为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审计处主任的李子敬本已安全突围,却在清点物资时发现部分机密文件和公款遗失,疑是落在某处民房。因机密文件关乎我方核心信息,一旦落入敌手后果不堪设想。于是,李子敬不顾个人安危,毅然折返回包围圈寻找。就在他携带物品再次突围时,不幸与敌人相遇。无法摆脱之际,他先是焚毁了文件和钱票,再与敌人缠斗。在投掷最后一颗手榴弹时,不幸中弹牺牲,年仅32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将粟裕,这位驰骋沙场的名将,手中紧握的不仅是战略图卷,更是一把名为“审计”的利刃。他发明“战场审计”制度,首创“四联核对单”,亲自核对每门火炮的炮弹存量,他化身财经战线上的”铁面判官”让每份物资都在战场中发挥关键作用。原新四军审计科长忻元锡在《战地审计》中记载:“粟司令查账比参谋作业还细致”。而他本人住简陋老屋、吃粗茶淡饭,却将省下的每一分钱化作前线的粮草与弹药。这般苛待自己的背后,是对家国山河的深情——他要用最干净的账本,托起一个崭新的中国。

今天回望那些故事,我们能清晰地触摸到抗战时期审计人留下的精神密码:

“为国而审”是忠诚担当。审计工作始终以国家利益为根本遵循,面对敌人封锁造成的款项遗失,审计人员迎难而上逆流冲入包围圈,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哪怕牺牲性命,也要守护家国机密。这种越是艰险越向前的韧劲,舍身忘死的坚持,正是审计工作的动力源泉。

“清正廉洁”是底线操守。战时物资匮乏,审计人员手握账目审核之权,却始终坚守“不取一针一线”的铁律。粟裕将军离世时,没有豪宅遗财,只有满屋旧书与一身补丁军装,他用行动诠释“民脂民膏,不可轻耗”。这种“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的清廉本色,正式审计工作的立身之本。

“实事求是”是初心坚守。创新审计制度,优化审计程序,细致盘存,发挥物资最大效应,审计人员笔下的每一个字,都要对得起前线流血的战士,对得起千里送粮的老乡。这种求真务实的底气,正是审计工作的灵魂。

如今,我们的审计环境早已告别了粗纸毛笔,取而代之的是大数据、区块链;我们面对的不再是战争年代的物资匮乏,而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复杂风险。但抗战审计人留下的精神,依然是我们前行的灯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作为审计青年,我们应该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在历史的接力中,握紧审计事业的“接力棒”,赓续红色血脉,以审计精神立身,以创新规范立业,以自身建设立信,把对党忠诚融入审计实践,以专业本领为笔,以担当精神为墨,在审计的岗位上,书写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青春华章,为国家发展保驾护航,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审计力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