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 精心组织 兜牢底线

安徽省凤台县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专项审计调查经验总结

发布日期:2024-07-16 17:11 作者:杨乐 来源:凤台县审计局 【字体: 阅读:

困难群众救助补助关乎数以千万计困难群体的基本生存问题,也关乎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保障审计的重点内容之一。按照审计署统一安排,2022年,安徽省凤台县审计局对县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进行专项审计调查。审计中,凤台县审计局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推动兜牢民生底线为目标,聚焦主责主业,坚决做实研究型审计,精心组织实施。审计移送问题线索6件,促进建章立制8项,切实发挥了审计建设性作用。该项目荣获2023年全国审计机关优秀审计项目民生类三等奖。

以研促审,研究审计项目

在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专项审计调查项目中,凤台县审计局落实研究型审计要求,以研促审,力争在推动审计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着力实现审计新突破。

聚焦政策研究,明确审计路径和方向。审计人员在审前阶段,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确保基本民生、做好困难群体兜底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此次审计围绕应保尽保、应助尽助、应享尽享目标,摸清资金规模、保障对象人数和保障标准增长变化情况,揭示资金分配管理使用和政策执行中的突出问题,推动完善优化分层分类、城乡统筹的社会救助体系,促进将特殊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保障到位,促进财政支出政策提质增效,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审计人员紧紧围绕上述目标研究学习困难群众救助政策,吃透国家对困难群众救助补助的决策部署精神。在认真学习掌握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政策界定边界,关注是否存在隐瞒收入、家庭财产状况、家庭成员状况等信息违规享受待遇问题,关注相关部门将特定人群整体纳入低保形成“政策保”等问题;剖析在救助政策落实中存在的障碍,研究形成违规享受、重复享受、应享未享救助待遇等多条审计措施。

聚焦对象研究,明确审计思路和重点。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是指用于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临时救助对象、流浪乞讨人员、孤儿和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等工作的资金,以及医疗救助、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资金。困难群众救助补助涉及群众众多,且均为特殊困难群体,资金能否真正发挥效益关乎最底层群众的切身利益。困难群众救助项目多由不同部门管理,各救助职能部门或社会组织的资金和账目管理标准不统一,各救助资金审计的目标、重点、内容、方法也有所不同,需要搜集的信息不一,对审计人员的能力素质带来挑战。面对上述情况,审计人员根据审计对象的特点,设计救助补助对象、机构、资金、标准、救助实施、指标文件等基本情况摸底表格,审计资料、小组任务、疑点线索、查出问题等工作清单表格,摸清底数。同时,审计人员以补助资金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为主线,加大对儿童、因病致贫和返贫人员、脱贫不稳定户、困难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的审计力度,重点揭示和深入剖析儿童福利机构、特困人员供养机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等集中供养和救助机构存在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乡(镇)、村(居)干部或经办人员优亲厚友办理“关系保”“人情保”以及收受回扣等“微腐败”问题,切实维护困难群众权益。

“组织”+“数据”,提升审计质效

凤台县审计局以审计管理提升为抓手,优化审计项目组织,从加强源头管理带动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整体提升。同时,凤台县审计局结合基层审计机关特点,加强新技术方法的审计运用,探索开展大数据审计,不断提升审计监督质效。

优化组织调度,强化协同配合。为保证审计项目顺利开展,一方面,凤台县审计局打破股室界限,统一调配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各审计小组协作配合、信息共享、发挥优势,层层推进、破解堵点,实现成果系统集成。探索推行“双主审”模式,在项目中设置财务主审和数据主审,明确双主审的工作重点,“双主审”模式互相融合,共同发力,有序、高效地推进了审计项目实施。一方面审计组制定每周工作计划,细化每周工作任务;每周召开一次审计工作例会,每天召开小组碰头会,集中研讨重要事项和审计疑点线索,明确审计方法措施。此外,审计组坚持每周汇总一次审计取证,实行主审、组长分级审核,确保审计证据充分、适当;每周汇总一次审计情况,搭建审计报告框架,同步推进审计实施和报告撰写。

坚持数据先行,开展关联分析。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涉及千家万户,关联数据涉及单位多,采集难度大。审计人员根据审计实施方案,在前期调查了解的基础上,提出电子数据需求清单,积极与民政、人社、市场监管、税务、医保、残联等10家部门对接沟通,采集全县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养老保险缴存及待遇领取、残疾证管理信息、住房公积金等18项电子数据,采集数据量达到10GB。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严格校验、清洗和标准化,为开展大数据分析奠定坚实基础。审计人员紧紧围绕困难群众生活救助政策落实、医疗救助政策落实、社会救助政策公平、救助资金管理和发放等情况,整合低保、特困等数百万条救助数据,充分利用大数据审计方式进行数据叠加分析、比对研判分析、疑点筛查确认。如对低保、特困政策享受人群采取链接预测、相似匹配等方法开展数据分析;关联社保、市场监管将等部门数据,对特定区域、特定行业大规模集中纳入政策保障人员进行全方位扫描。通过上述方法分析得出12个乡镇将不符合条件对象纳入保障对象、重复享受救助待遇等问题疑点线索1万余条,构建起了“传统审计为基础,数据审计为抓手”的审计实施方式,提高了审计质量和效率。

现场核实验证,提高审计精度。对照大数据分析问题疑点线索,紧扣困难群众生活救助政策落实情况,调取审计涉及的12个乡镇的低保、特困人员、孤儿、领取残疾人两项补贴人员档案和临时救助档案,核查享受待遇人员的家庭收入、家庭财产状况、家庭成员状况等信息,对比民政部门的“申请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报告”,查看是否存在审核把关不严造成违规享受待遇、是否存在将特定人群整体纳入低保形成“政策保”问题。对大数据分析发现的应救助未实施救助、重复享受救助和不符合条件人员领取救助补助资金等问题,在被审计单位核查的基础上,深入困难群众家中走访调查,确保了审计的精度和准度。

做实成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凤台县审计局坚持揭示问题与审计整改一体谋划、一体推进、一体落实,全力推动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与揭示问题“上半篇文章”一体推进,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加强重点攻坚,突出重要性。着眼于审计发挥“治已病、防未病”作用,重点关注影响困难群众救助政策落实、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发挥效益等问题,加大分析研判力度,撰写审计信息或专报21篇,为领导宏观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审计人员加强审计结果跨年度、跨地域、跨行业、跨领域的综合分析,提炼普遍性、规律性、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针对县民政局、残联等单位享受社会救助人员信息共享不及时等问题,对症下药、精准施策,从信息共享上提出审计建议,对问题成因进行分析,撰写信息揭示存在的漏洞,提出合理化建议,增强建议的有效性和可行性。针对审计反映的县民政部门未能与医保部门、金融机构等部门单位建立数据共享机制问题,审计人员撰写审计简报报送县分管领导,县政府开展专题调研,采纳审计建议,印发《困难群众救助补助数据共享工作办法》,明确各部门职责,统筹力量加强监管。

加强线索移送,突出精准性。针对可能移送的问题,在问询、取证、审核等环节增加审计程序,取证资料应尽可能详实,特别注重获取外部证据以及现场查证。查清问题的成因,精准定位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现场审计结束后,审计向县纪委移送问题线索6件,根据县纪委的处理意见,60人次被有关单位处以警告、批评教育并做书面检查等处理处罚。如城乡低保7名已死亡人员仍享受困难群众救助待遇问题,1名乡科级副职、8名相关责任人受到诫勉、书面谈话等处理处罚。根据审计报告反映的问题,被审计单位对8名责任人处以批评教育并做书面检查等处理处罚,城乡特困人员已死亡未及时取消待遇,凤凰镇、刘集镇等单位对8名相关责任人处理批评教育并做书面检查等处理处罚。

推动系统整改,突出长效性。聚焦困难群众救助领域的堵点、难点和痛点,审计机关追根溯源,找出症结所在,理顺责任链条。县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充分发挥统筹协调职能作用,加大同各主管部门的沟通,合力推动问题解决,打通困难群众救助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根据审计报告列出问题清单,明确责任部门。针对涉及多部门的问题,由县政府指定牵头部门组织整改,短期不能整改到位的,则限定时间节点进行整改。同时,通过建章立制、规范管理,防止屡审屡犯,切实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和履职能力。根据审计查出的问题,累计推动相关主管部门出台完善制度8项。审计整改的成果得到各级领导的批示10次。被审计单位立行立改,举一反三,开展专项清理整改,形成成果文件3件,建立民生审计长效机制,最大化提升民生审计监督效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