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赋能锻造工程领域审计监督利剑

以淮南市城市绿化工程专项审计调查为例

发布日期:2024-04-17 09:47 作者:投资科 何霖 来源:市审计局 【字体: 阅读:

俗话说“金桥银路,钻石园林”, 园林绿化是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集中体现,一方面与群众美好生活息息相关,是看得见的民生事业,另一方面也因施工难度小,市场准入门槛低,行业利润空间大,而为该领域腐败留下空间。为推动城市绿化自然生态和城市绿化工程领域整治生态“双净化”,淮南市审计局根据省纪律、省审计厅统一部署,聚焦城市绿化工程项目立项审批、重大设计变更、工程招标采购、验收及管养等重点环节,采用市县联动方式,开展了城市绿化工程专项审计调查,揭示了我市绿化建设中存在的6大类188个问题,向本级政府报送专题报告,得到了市主要领导的批示,发现案件线索33条,督促相关职能部门认真履行主管监督责任,立行立改,系统整治城市绿化工程建设领域乱象,充分发挥审计在反腐治乱中的利剑重要作用。

凝心聚力,确保同频共振

城市绿化专项审计涉及时间线长、项目数量多、审计人员分散,为了确保市县同频共振,口径统一,实现审计效能最大化,淮南市审计局统筹谋划,制度先行,确保上下一盘棋,具体分为“三步走”。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及时传达部署。2023年6月,接到通知后,淮南市审计局反应迅速,立即成立了以局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绿化工程专项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同时要求县区审计机关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做到“一把手”亲自抓、靠前指挥,确保如臂指使。在审计过程中多次以“现场+线上”的方式召开领导小组会议、业务会议,传达学习省厅文件精神,同时研究制定《淮南市城市绿化工程专项审计调查工作方案》、《城市绿化审计督导清单》,建立“五日一报送,每月一总结”调度机制,对督导调度结果及时印发领导小组工作动态予以通报。

二是组建精兵强将,开展摸底调查。针对此次绿化审计范围广、种类多、投资体量从几十万到上亿不等的特点,全市审计机关共选配61名精干审计力量组成复合型团队,专业涉及工程技术、财务会计、大数据分析等,并将其分为工程组、财务组、数据分析组,同步推进、互相配合、优势互补。哪些项目属于城市绿化?基于城市绿化概念宽泛的特点,审计组先行从发改委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调取了2017年以来涉及绿化项目的立项、招标及政府采购数据,研判我市绿化项目的体量、种类,从而将本次城市绿化项目的范围确定为四大类:一是公园、水系治理、人居环境整治等含绿化较多项目;二是新建市政道路绿化,已有市政道路绿化提升改造项目、大中修项目(不包含国省干线);三是含有绿化附属的工程;四是绿化养护工程。而后召开绿化工程专项审计调查审前调查会,摸排了市住建局、水利局、交通局、高新区、经开区等36家单位绿化工程实施情况,建立项目台账。

三是探索试查试审,做好业务培训。为了确保本次审计不走弯路,市县标准统一,对问题的关键环节和可能做到心中有数、谋定而后动,不战则以,战则决胜。市本级审计组分别从项目台账中抽取了包含在建、已完工、大体量、小体量、以绿化为主、养护六大类二十个项目,开展为期一周的试审,工程组负责查看项目资料,财务组顺着资金走向,深入挖掘,调取施工单位财务电子账,数据分析通过招标数据及裁判文书网,核查转分包案件线索,并对疑点线索及时与区法院对接调取卷宗,三组互通有无,将试审结果形成问题清单和实施方案,组织县区开展审前培训,重点对绿化项目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风险点及相关法规进行深入解读,并进行了审前动员和纪律教育,位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夯实基础。

研究方法,精准高效查证

本次专项审计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为了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审计组探索形成了一套适用于绿化审计线索发现与现场突破的方法体系。

一是技术赋能,提升审计效率。审计组针对部分项目绿化面积大、形状不规则,苗木品种繁杂等特点,引入无人机建模技术手段,多角度、全方位航拍,更快更准确的完善现场测量数据,大大提高了现场审计效率。通过无人机现场勘察核验对比施工原始资料,迅速发现施工现场苗木养护不到位及栽植面积边界、立体高度与设计图纸不相符等问题,经现场进一步核实,查出多计工程价款等问题。

二是内查外调,挖掘违纪问题。审计组从工程资料入手,结合财务数据,顺着“政策-项目-资金”主线,发现涉嫌转包疑点。结合疑点,从“实地查勘”切入,核对绿化项目现场与图纸的差异;从“谈话询问”突破,分别与施工、监理、建设单位谈话,了解实际项目施工单位;从“有效证据”锁定,基于谈话记录和分包合同,确定项目存在转包情况。

三是系统思维,强化贯通协作。领导小组坚持系统思维,与纪检监察、巡察建立“审计互联、审中互通、审后互享”联动协作机制,市县审计机关积极主动对接同级纪委监委和巡察组,安排专人联络,互通工作进展和疑点问题,会商工作难点和措施,确保专项审计工作形成闭环、监督形成合力,切实打好纪审联动监督组拳。

成果转化,放大审计效应

审计组一方面以推动查出问题有效整改为目标,不仅确定“病灶”、指出“病因”,还开出“药方”,另一发面聚力提升整改效果,从宏观层面、更深层次推动标本兼治、见效长远。

一是边审边改,凸显审计成效。针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苗木胸径、栽植密度不达标等问题,审计组坚持整改关口前移,现场提出整改建议,要求建设单位督促施工单位跟换不达标苗木,补植到位;对EPC项目变更把控不严,增加投标报价高、利润大的苗木工程量问题,要求建设单位在结算审计前重新审核,认真把关,节约财政资金近千万。

二是动态管理,推动整改落实。基于本次审计查出问题多,涉及单位广的情况,审计组采用了“两清单,一台账”模式,即整改任务清单、整改结果清单和整改销号台账,对账销号,明确责任人,仔细甄别已完成整改和尚未完成整改的问题,直至完全整改。针对短期内难以整改的问题,要求被审计单位做出整改承诺,明确整改措施和时限。做到审计一点、整改一片、规范一面,切实提高审计成果运用时效。

三是举一反三,促立长效机制。审计组把研究理念、研究方式方法贯穿本次绿化审计工作各方面,对本次审计发现的同类问题汇总分析,追根溯源,以点及面、深度挖掘问题背景、实质和原因,如针对建设单位项目谋划缺乏前瞻性和计划性,致使达到公开招标的项目分散采购,不利于项目管理及节约财政资金的问题,审计组从《淮南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修编》入手,分析绿化项目缺乏计划性的“痛点”,从而建议市住建部门,从顶层设计上,完善制度机制,堵塞漏洞。

此次专项审计,如同一把悬在公共投资工程上“达摩利剑”,不仅治疗了“偷工减料、以次充好、违规验收”的已病,也对日后政府投资领域工程项目的建设起到了警示作用,有效把审计成果转化为了治理效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