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技术在学生资助领域审计运用的思考

发布日期:2024-01-15 15:41 作者:科教文 岳诗雨 来源:市审计局 【字体: 阅读:

淮南市审计局在开展中职学校经济责任审计时,紧盯民生保障,重点关注落实国家学生资助政策情况。由于中职学校存在学生流失、外出实习等诸多不确定因素,在学生资助的管理方面存在与国家政策、规定不相符的地方。审计人员运用大数据审计思维,将“数据先行、问题导向”贯穿始终,推动学生资助政策把握更加深入,靶向定位更加精准。

一、明确管理特征,提出创新要求

(一)资助范围对象广泛性。中职学生资助工作包含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免学费、校内奖学金、社会奖学金等。其中,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及各类校级奖助学金涉及大部分在校生,人数多且范围广,要求学籍规范管理和资助规范运行。资助范围的广泛性对传统审计技术方法提出创新要求。

(二)经费来源渠道多样性。不同资助类型的经费来源渠道不同,国家奖学金由中央政府拨付;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所需补助资金由中央和地方按比例分担,生源地为西部地区的比例为8:2,生源地为其他地区的比例为6:4;校级资助由学校承担。当前,在资助经费来源上,以政府资金为主、学校资金为辅,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资金为重要补充,资助经费的多样化来源对审计技术方法提出创新要求。

(三)资金发放环节复杂性。学生资助是一项分散性、频繁性、连续性、复杂性的系统工作,资助发放环节较为复杂的特点增加了审计难度,对审计技术方法提出创新要求。

二、明确大数据理念,提高项目质量

坚持创新理念,转变传统“闷头查账式”审计方式,运用大数据审计思维,集中落实审计工作重点,提升审计效率和质量,助力职业教育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推动学生资助工作平稳健康发展。

(一)注重政策指引明思路。按照“中央政策引导、地方统筹安排、积极稳妥推进、保持平稳过渡”的原则,依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范围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金制度实施意见》《关于严禁虚报学生人数骗取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免学费补助资金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深入了解学生资助政策措施出台的背景,确认资助标准、资助条件和资助范围,深入查摆学校在落实政策过程中,存在的认定不精准、应助未助、超范围补助等问题,以助力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为目标,推进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注重学籍核查强管理。学籍是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各项工作的重要抓手,是各类资助、项目资金安排的重要依据。审计从三个现象入手,探索大数据技术在学籍管理方面的审计方法。

一是核查“空挂学籍”现象。严格落实教育部“一人一籍、籍随人走”的要求,严禁学籍与实际就读学校分离的“空挂学籍”行为。中职学校一般以住校生居多,从有无刷卡记录能较快辅助核查学生是否真实在校。根据食堂后台系统中导出全校学生的刷卡记录和学生在校花名册,筛查出在校生无刷卡记录的若干条信息。通过进一步审查无刷卡记录学生的就学档案、日常考勤情况、毕业证书发放情况等,确定不在校就读学生人数,进一步揭示“空挂学籍”问题。

二是核查“双重学籍”现象。严禁在中职学籍系统为普通高中、技工学校、普通高等学校在籍学生注册学籍。根据从教育主管部门收集到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普通高等学校、技工学校学生学籍信息与中职学校学生学籍信息进行比对分析,筛查出重复的身份证号码,再调取学生档案,进行二次校验,进一步揭示“双重学籍”问题。

三是核查“人籍不一”现象。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发生异动(含留级、转学、转专业、休学、退学、注销、死亡等)时,必须及时更新相关信息。将学生学籍花名册和在校生花名册进行比对,筛选出在籍不在校学生、取消学籍和退学学生,进一步揭示学校不及时维护中职学生学籍信息,导致“人籍不一”问题。

(三)注重资助比对促规范。学生资助是促进教育公平的基础性工作,事关民生福祉,推进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审计着眼三个情况,利用大数据技术精准高效完成学生资助疑点核查。

一是比对“国家助学金”补助情况。将全市建档立卡人员信息表、农村低保、农村特困救助供养信息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户籍表与学籍系统数据进行关联,再与学生资助系统数据进行比对,审查应享未享,不符合条件学生超范围享受资助情况;将学生资助系统数据与学籍系统数据比对,审查非在校学生享受助学金补助、非一二年级的中职涉农专业学生享受助学金补助、非涉农专业学生违规享受助学金补助等虚报学生信息冒领补助情况。

二是比对“免学费”补助情况。将学生资助系统数据与学籍系统数据进行比对,重点筛查农村在校学生未享受免学费、城市非困难非涉农专业学生违规享受免学费、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超过在校城市学生的10%享受免学费等情况;通过学生资助系统数据与学籍异动数据进行比对,重点筛查退学或取消学籍后违规享受免学费补助情况。

三是比对“校内奖学金”补助情况。将家庭困难学生系统数据与校内奖学金补助花名册进行对比,重点筛查不属于家庭困难学生却违规享受校内奖学金情况。举一反三,筛查是否存在家庭困难学生未及时享受校内奖学金,并抽取部分班级学生档案和会计账簿、银行发放回单、奖助学金公示名单进行核查,了解学校是否按相关政策将资助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是否有资助资金违规发放、使用的行为。

三、明确审计思维,提供监督保障

深入开展研究型审计是实现新时代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运用研究型审计思维,探寻大数据审计在学生资助领域新路径,坚持科技强审,在实践中不断拓展大数据审计思路,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审计监督保障。

一是拓宽视野,实现全领域审计覆盖。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逐步建立和完善符合中国特色的资助政策体系,资助范围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并且对困难学生资助资金力度不断加大。审计需拓展视野,将目光放在全领域的学生资助审计,重点审查从学前教育至大学教育的全流程资助管理情况,全面采集各项学生资助数据,开展以核查学生资助数据真实性为核心的多维数据分析工作。

二是多方结合,延伸大数据审计触角。结合民生和扶贫领域,重点关注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现状和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情况。同时,与教育、公安、财政、编制、人社、民政、经验交流扶贫、残联等相关行业数据相结合,对全市学生资助领域进行大数据采集、整理、分析和疑点核查。将大数据应用场景由解决微观具体问题深化到服务改革发展大局,实现大数据审计思路的转变。

三是狠抓重点,广泛采集审计数据。重点抓住信息系统,查深查透问题。通过“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核实学校实有人数、资助人数,查实虚报人数、套取总金额数;通过“财务管理系统”,查实资金去向,揭露多层面滞留资金、超范围拨付、截留挪用、转移、回抵专项资金等。重点收集学生资助管理档案(政策文件、管理制度、通知函件、岗位职责、工作流程、计划总结、督查考评等)、资助业务类档案(学生学籍名册、资助申请表及相关材料、评审记录、公示名单及公示影像、受助学生名单汇总表、受助学生异动情况表、签领名单等)、财务管理档案(资金拨付文件、资金收支发放凭证、银行发放清单、签领名单、资金往来银行对账单、资金清算明细、物价部门批准的收费标准文件等),为计算机比对提供基础数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