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当前我市财政审计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发布日期:2023-09-25 09:33 作者:财金科 党颖娟 来源:市审计局 【字体: 阅读:

财政审计是国家审计机关的“永恒主题”,自审计机关成立以来,财政审计在整顿经济秩序、严肃财经纪律、维护资金安全、规范财政管理、促进发展改革、提高财政绩效、促进政策落实、防止违法违纪和防范化解风险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切实保障了经济社会的平稳运行和国家治理的有序推进。在当前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下,我市财政审计遇到的一些突出问题已成为阻碍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还需加以进一步探索和改进。

一、当前淮南市财政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审前准备不够充分。淮南市审计局财政金融审计科牵头组织实施全市财政审计工作,现有专职财政审计人员3人。由于财政审计涉及点多面广,受时间紧、任务重、人手少的局限,存在工作启动迟、上下联动不紧密、业务培训不扎实、重审计实施轻审前调查等现象。审前调查仅立足于了解一些基本情况,与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相结合不够紧密,未对财政审计的宏观性、整体性和政策性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实施方案存在审计重点模糊或重点不突出、操作性不强等问题,直接影响了财政审计的质效。

(二)组织方式有待优化。今年统一组织实施了市本级预算执行和7家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审计,打破以往各业务科室结合经济责任审计分散实施部门预算审计的组织方式,集中统一模式虽为加强专项审计调查腾出了有限审计资源,但因专职的财政审计人员力量不足,协审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造成审计揭示问题覆盖面不广、深度不足,问题类型不统一、报告汇总难度加大。特别是7家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存在先启动的部门查得深、晚启动的部门未查透等现象。

(三)数据分析尚有局限。目前审计还没有标准的数据接口能与财政、工商、房屋及车辆登记等系统实现有效的数据交换和共享,造成财政联网审计、被审计单位数据库和审计数据库建设等工作未取得实质进展,向数据要疑点、要效率的审计目标未能完全实现。既精通财政审计又擅长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少,在日常审计工作中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数据分析能力较弱。

(四)结果运用不够深入。审计报告中对部分问题的把握缺乏前瞻性和全局性,往往单纯地就问题论问题,未能从体制机制上分析原因及提出有效可行的意见建议。审计监督“后半篇文章”重视程度还不够高,对审计项目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审计决定是否全部得到落实等分析研究不多,对审计成果开发力度不强,总结宣传时效性不强,公开程度和范围不宽泛,审计结果运用未达到预期目的。

二、进一步提高淮南市财政审计质效的建议

(一)科学谋划,明确重点。一是制定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中长期规划,采用现场重点审计和大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将一级预算单位分为每年必审和三至五年一轮审,对重点财政资金、重点政府部门、政府投资类重点项目,可每年进行持续关注,统筹安排好预算执行审计工作。二是强化财政审计立项研究,积极向市人大、市纪委、市发改委、市财政局等部门发放财政审计项目征求意见函,召开审计项目谋划会,围绕产业转型、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生态修复和社会治理资金投入和效益情况,切实把党委、政府关注,社会各界关心,人民群众期盼的好项目选出来。三是认真做好审前调查工作,通过对财政预算收支总量、预算执行差异、专项资金分配下达情况和非税收入征收规模等数据进行总体分析;查阅以往审计资料和相关单位审计资料,调阅以前年度审计档案,了解以前年度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从中发现审计疑点,确定审计重点。

(二)统筹协调,整合资源。一是科学制定年度财政审计项目计划,结合上级审计机关工作重点、市委市政府年度工作目标分解任务和民生实事项目实施等情况,做好上级审计机关项目和全市财政审计项目相融合。二是构建全市财政审计“一盘棋”格局,打破科室界限带来的协调障碍和信息壁垒,组建作战团队,优化审计资源配置,实现“1+1>2”的效果,逐步形成固定的跨科室审计组,培养业务多面手,实现多兵种协调作战;打破传统审计组织方式,注重项目融合嵌入,将重点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审计与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或部门管理的专项资金审计相结合,资金规模小、专项资金少的部门加强统筹整合,实现一审多果、一果多用。

(三)科技赋能,提升质效。一是强化技能培训,通过自学、脱产培训、以审代训等方式,补齐财政审计人员计算机技术短板。二是搭建以审计系统为主体的数据分析平台,健全财政数据采集和定期报送机制,推动被审计单位统一数据接口,实现数据共享。充分利用政府数据平台,扎实开展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单位数据与行业数据以及跨行业、跨领域数据的综合比对和关联分析,促进审计工作从现场审计为主向后台数据分析和现场审计并重转变。三是创建数据分析模型,充分发挥全市财政审计人员的智慧,将现有成熟的审计模型和审计方法整合到数据平台中,形成通用分析模块,共建通用审计资源库,方便各级财政审计人员查询使用数据、分析结果,有效提高数据分析利用率。

(四)深度挖掘,开发成果。一是强化审计成果运用意识、优秀审计项目创建意识,从过去只注重发现问题到推动问题解决转变,提高审计成果运用的深度和力度,提升审计价值、效果和影响力。二是做实研究型审计,加强对审计推动中央、省、市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等重大事项的研究思考,强化政治性、突出人民性、紧扣时代性、注重前瞻性,通过审计由点向面扩展,立足影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三是准确把握结合点,聚焦审计工作实践、服务审计工作需要,围绕如何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财政审计监督体系,研究提出深化改革、流程再造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意见建议,不断推动财政审计守正创新、提质增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