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结果公告2022年第5号:关于淮南市本级2021年度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公告

发布日期:2022-07-25 08:28 来源:市审计局 【字体: 阅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十九条规定,市审计局对市财政局组织的市本级2021年度预算执行、决算草案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同时对市本级一级预算单位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了数据分析全覆盖,并对市人社局、市文旅局、市财政局、市乡村振兴局、市医保局、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供销社、市人防办八家单位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了重点审计;组织实施了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助企纾困专项资金、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内部审计工作开展以及部分政府性投资项目实施情况等专项审计和调查。在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支持下,审计工作进展顺利。现将审计结果公告如下:

一、市本级预算执行及决算草案审计情况

2021年,全市财政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继续做好“六稳”、“六保”任务,经济运行持续稳定恢复。市本级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9.3亿元,为年初预算的100.1%,下降9.8%,加上上级补助收入、调入资金等77亿元,收入总计106.3亿元;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1.1亿元,为调整预算的95.6%,增长4.1%,加上上解上级支出及债务还本支出等0.6亿元,支出总计101.7亿元,收支相抵,年终结余4.6亿元。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上年结余1.2亿元,当年收入总计53.4亿元,支出总计53亿元,年终结余1.6亿元。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上年结余0.3亿元,当年收入总计2.2亿元,支出总计1.4亿元,年终结余1.1亿元。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上年结余62.5亿元,当年收入总计66.6亿元,支出总计66.1亿元,年终结余63亿元。主要工作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财政统筹能力持续提升。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持续强化财政收入预期管理,全市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强化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市本级盘活存量财政资金3.5亿元,压减一般性支出1亿元。持续优化支出结构,在支出规模创历史新高,收支矛盾突出的情况下,实现了财政平稳运行。

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确保常态化疫情防控需要,累计投入5亿元。支持产业转型、园区发展,出台《淮南市人民政府关于财政支持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意见》等系列政策措施,安排财政支持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7亿元,发行园区建设领域政府专项债券13.2亿元。运用财政贴息撬动,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4亿元,设立小微企业过桥贷款资金1.5亿元和周转贷款金11亿元。进一步加大助企纾困力度,全年新增减税降费7.3亿元。

财政对民生保障继续加强。全市13大类民生支出达 236.3亿元,占财政支出的85%。33项民生工程全年累计投入资金54亿元,为年初预算的101.6%。通过“一卡通”发放惠民惠农补贴20.2亿元,惠及70.5万户(人)。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补助标准均稳步提升。连续6年为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人员扩面提标,城乡居民人均养老金水平居全省前列。

财政预算管理方式创新深化。深化预算绩效全过程管理,实现绩效目标编制环节的全覆盖。2021年涉及项目308个,覆盖资金15.7亿元。健全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和定期通报机制,提高预算执行的规范性和均衡性。持续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实现了财政预算管理的“制度+技术”变革。建立健全中央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实现全市中央直达资金预算下达进度100%、支出进度98.9%。

审计结果显示,2021年,市本级预算执行、决算草案编制和其他财政收支总体情况良好,但审计也发现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编制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

(一)部分代编预算未及时下达使用。截至规定时限的2021年6月末,市财政年初代编预算中尚有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等31个代编预算未及时下达到项目或单位,涉及资金14241.5万元。

(二)社保基金预算当年未实现收支平衡。2021年度市本级社保基金中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和工伤保险基金共计超支40526万元。

(三)存量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截至2021年末,市财政尚有闲置三年以上政策性农业保险833.78万元、金融奖补资金历年结余589.78万元未盘活使用;当年盘活存量资金34796.19万元再安排的94个项目,至年末仍有37个项目存在结转结余现象,涉及资金4491.57万元。

(四)决算草案收支不完整。截至2021年末,市财政非税收入待解户中尚有部分罚没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等共计19802.43万元,财政专户中制造强市奖补退回资金51.5万元,以上资金未及时解缴金库安排使用,影响了决算草案收支的完整性。

(五)财政绩效评价结果整改落实不到位。审计抽查部分重点项目绩效评价结果反馈问题落实情况发现,“第一批标准化考点高清升级改造项目所采购固定资产498.98万元未及时入账”、“共享单车项目城市道路占地费326.76万元未及时上缴市财政”等尚未整改落实到位。

(六)转移支付资金分配使用不及时。一是部分资金当年未分配下达。涉及省级节能与生态建设专项资金347万元、“三重一创”建设专项引导资金219.2万元和基本农田建设与保护资金3507.23万元。二是部分资金支出缓慢。水污染、大气污染防治等33个项目18490.78万元当年未支出;流通业、电子商务发展专项等24个项目9461.14万元当年仅支出1954.67万元,平均支出率20.66%。

(七)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编制不全面。一是公共基础设施和保障性住房等资产底数不清。市本级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中保障性住房少登记9719套,涉及金额16.73亿元;公共基础设施中市政基础设施的供水设施、城市排水和污水处理设施以及城市环境卫生设施等均未反映任何资产价值,国有资产底数不清。二是编制主体不完整。市政府国有独资企业建发集团所属30家子公司未纳入当年市本级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合并范围。

二、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情况

(一)预算编制不够完整精准。市人防办本级超范围代编其下属2家单位车辆运行维护费12万元;市文旅局本级和市财政局未将上年结转资金编入年初预算中,分别涉及资金44.57万元、58.08万元;市公共就业人才管理服务中心编制的公益性岗位人员经费项目预算不精准,导致累计结余达155.37万元;市供销社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预算30.84万元未细化到项目。

(二)预算执行刚性不强,部分支出不合规。一是无预算或超预算支出。市医保局和市医保中心无预算支出差旅费、邮电费等33.22万元;市乡村振兴局超预算支出委托业务费11万元;市军休所及市军供站公车运行维护费超预算支出5.46万元。二是部分支出不合规。市文旅局本级及部分下属单位提前支付合同款51.75万元,虚增当年支出;市人防办将下属事业单位费用58.58万元在本级列支。

(三)专项资金闲置,未及时发挥效益。市人社局2016年收到创新型城市建设政策资金40万元,长期闲置未用;市医保局2021年9月收到医疗服务与保障能力提升资金200万元和医疗照顾人员医疗补助资金200万元,当年未使用;寿县水利局等5部门财政衔接资金累计结余2495.93万元,已被县财政收回。

(四)资产管理缺失。一是固定资产未及时入账。市供销社所属13家留守处44271.19平方米房屋资产均未登记入账;市军供站电脑、打印机等11.44万元未计入资产账。二是已达报废期资产未及时处置。市医保局及市医保中心部分电脑、空调等资产共计52.25万元未及时报废。三是已移交资产未及时核销。市财政局原金海大厦办公楼空调资产26.47万元已办理移交,财务仍未核销。四是房屋出租未履行公开招租手续。市公共就业人才管理服务中心2017年将位于国庆街道的原市印刷机械厂综合楼出租给中国银行淮南分行,未履行公开招租手续。

(五)部分单位财务管理较乱。市物资回收公司2021年取得房租费等8.72万元未纳入财务账统一核算,形成账外账。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重复缴纳2020年目标考核奖单位部分公积金7.83万元。同时,数据综合分析发现,市动物疫病预防及控制中心累计取得房屋拆迁一次性补偿款及房租共计36.37万元未上缴市财政;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度中央学生资助补助资金打卡不及时,截至审计时,仍有16名学生8.22万元资助资金未发放到位,38名学生6.97万元资助资金未找到发放记录。

三、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调查情况

(一)全市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审计情况

1.救助政策落实不够精准。一是违规享受救助待遇。田家庵区等5个县区有41名不符合条件人员违规享受低保、特困待遇71.97万元;寿县等3个县区有70名已死亡人员仍享受救助待遇9.6万元。二是重复享受救助待遇。潘集区等9个县区有218人违规重复享受救助待遇20.26万元。其中:15人同时享受工伤保险护理费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0.94万元、201人同时享受特困待遇和残疾人两项补贴18.77万元、2人同时享受特困和低保待遇0.55万元。三是应享未享救助待遇。谢家集区、经开区、高新区等9个县区符合条件的615人应享受未享受救助待遇。

2.未及时足额支付救助资金。凤台县等6个县区跨月延迟支付救助资金448.96万元;潘集区打卡失败的1485人次10.3万元救助款项未继续打卡发放。

(二)财政助企纾困资金管理情况专项审计

1.未按规定拨付配套资金。截至审计时,大通区财政局、煤化工产业园2021年“三重一创”地方配套资金中尚有81.7万元未拨付企业;经开区财政局等单位地方配套资金迟于省级资金两个月以上才拨付企业。

2.中央服务业发展资金未使用。2021年度中央财政服务业发展资金700万元和2022年提前下达的中央财政服务业发展资金500万元,市财政局已下达至市商务局,截至审计时,上述资金均未使用。

3.部分县区市级奖补资金支出不及时。截至2022年3月末,市级安排2021年度支持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尚有1356.59万元未支出,主要涉及:凤台县等5个县区制造强市奖补资金1082.64万元、潘集区等6个县区文化发展专项资金97.01万元、田家庵区等2个区市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支出43万元以及潘集区市级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资金133.94万元。

(三)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情况专项审计调查

1.部分高标准农田未划入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寿县建设的108.55万亩高标准农田应划入基本农田保护范围,实际划入94.57万亩,尚有13.98万亩未划入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范围。

2.部分农田建设项目质量不达标。审计抽查刘岗镇、堰口镇、板桥镇和安丰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发现,一是未严格按图纸施工。部分道路培土不足,部分渠道未按设计要求设置防滑条,太阳能杀虫灯未按图纸要求分散设置在农田间,而是紧靠路边安装,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等。二是施工质量不达标,部分渠道板缝过大、渠道变形,个别田间路面石子严重外露等。

(四)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情况专项审计调查

1.市教体局管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较多。目前,我市教体局直接管理的义务教育学校尚有29所,在校生人数占全市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人数的10.12%,导致市属学校与所在地的区属学校无法进行有效的教育资源整合,县区级政府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设和教育事业的发展难以进行统筹,影响区域内学校均衡发展。

2.义务教育资金投入不足。一是部分县区教育投入逐年下降,如:谢家集区2018年至2020年义务教育投入逐年下降,分别为2.75亿元、2.57亿元、1.93亿元。二是教育专项资金未及时足额拨付到位。潘集区、谢家集区、田家庵区、大通区欠拨义务教育保障经费等共计6177.08万元。三是义务教育投入中用于学校建设方面较少。2018年至2021年义务教育投入资金中用于保工资、保运转方面占89.64%,而用于资本性和基建支出方面仅占10.36%。四是生均经费增长较低。2018-2021年全市小学生均经费年均仅增长0.26%。

3.标准化建设未达标。审计调查96所义务教育学校中有49所学校的生均占地面积、教育辅助用房面积、运动场面积等校舍场地指标未达到规定标准,占抽查数的50%;77所学校音乐美术教室数及教室面积、音乐美术器材配备不达标,占抽查数的80.2%;学生计算机生机比、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及生均藏书数不达标的学校分别有24所、21所和37所。此外,尚有7所学校205个班级超班额现象依然存在。

(五)市本级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情况专项审计调查

1.内部审计工作体制机制不完善。市科技局等8家单位未成立或未及时调整内部审计工作领导小组,未能切实加强党对审计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统筹协调推进内部审计工作正常开展。

2.未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市商务局、高新区管委会等7家单位未制定、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导致工作开展无章可循,弱化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和规范性。

3.内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开展不到位。一是市供销社、市水利局等8家单位未开展所属单位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其中:市供销社有13家所属企业或留守处,自2020年以来就未组织实施对所属企业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二是部分单位经济责任审计覆盖面窄。如:东辰集团拥有下属企业23个,2020年、2021年两年仅对6家企业开展经济责任审计。

四、部分政府性投资项目审计调查情况

(一)未编报竣工财务决算造成政府资产不清。审计抽查近三年已完成竣工验收或投入使用的5000万元以上项目29个,涉及投资额106.14亿元,均未编报竣工财务决算。如:淮南站客运设施改造工程、八公山区豆制品企业孵化器项目分别于2020年、2021年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至今仍未编报竣工财务决算,无法全面准确反映重点项目建设资金的投量和投效,造成资产家底不清。

(二)运营管理不细致影响项目投资绩效。一是配建工程尚未产生收益。清洁能源储运装备制造产业园项目为陕汽淮南公司扩大产能配套建设了4号标准化厂房,但市产发集团尚未与陕汽淮南公司签署厂房租赁使用相关书面文件,预期收益难实现。二是运营项目租金收缴不及时。高新区标准化厂房(一期)项目入驻的10家企业均未按照合同约定缴纳租金,截至2021年底累计欠缴租金368.98万元。三是绩效考评制度执行不严。高新区标准化厂房(一期)项目11栋厂房已全部投入使用,高新区管委会也较好地兑现了招商优惠政策,但对于入驻企业缺乏绩效考核评价。

(三)内控制度不健全导致工程管理粗放。一是造价管理制度不健全。部分县区在项目管理方面缺乏标后监管、现场检查、变更签证等制度。二是监理管理制度不健全。部分建设单位缺乏对监理单位的考评制度,对于监理人员不到岗、现场履职不到位、造价控制不严的情况未及时要求整改。三是事务所管理制度不健全。部分建设单位对于造价事务所虽拟定了管理制度,但并未细化管理和考核内容,也未对造价事务所的服务质量进行考核。

(四)财务核算不准确导致项目成本不实。一是未对项目利息进行合理分摊。2016年1月至2021年9月,淮南市高新区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将6.3亿元贷款分别用于科技孵化器、标准化厂房(二期)等多个建设项目,但产生的2805.88万元的贷款利息却全部计入标准化厂房(一期)项目的建设成本,未按各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分摊。二是非建设资金利息收入冲减建设成本。2017年1月,淮南市高新区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将调转促产业基金1200万元借给安徽彩诚电子商务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并将2017年1月至2021年9月期间产生的利息收入135.38万元全部用于冲减项目建设成本,造成建设期利息不实。三是将不符合资本化的借款计入成本。淮南市高新区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将标准化厂房(一期)项目交付使用后的借款4506.78万元计入建设成本。

五、审计建议

(一)推进精细化管理,提升财政管理水平。积极落实零基预算管理,统筹把控全年各项重点支出,规范项目库建设,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加强决算草案编制的合规性、完整性和充分性,提升决算草案编报质量和预算执行的规范性和严肃性。深入推进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健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的绩效管理工作机制,加大部门整体支出和重点项目绩效评价力度,完善绩效管理与预算挂钩机制。加大财政存量资金清理盘活力度,跟踪问效项目实施进程,削减低效无效支出。完善财政资金直达基层、直达企业机制,实行专项库款保障,推动惠企利民、纾困发展。加强对政府财务报告数据的审核把关力度,夯实资产核算基础,摸清家底,明确公共基础设施的确认计量,确保政府财务报告全面、完整、准确地反映政府的财务状况和运行情况。严格把控全口径债务风险,科学有序偿还债务,妥善处置和化解存量隐性债务风险。

(二)增强预算法治意识,着力提升预算约束力。健全完善财政制度,强化财经纪律意识,各部门要厉行节约,严格控制“三公经费”、会议费和培训费等,压减一般性支出,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把政府过“紧日子”要求真正落到实处。实施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严控预算调剂,避免无预算、超预算、扩大开支范围等现象发生。部门单位资产要定期清查盘点,及时处理资产盘盈、盘亏和资金挂账等事项,处置完毕的资产要及时进行账务核销,规范出租出借行为,加大闲置资产盘活处置力度,及时清理处置低效资产,整合优质资源,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提质增效。

(三)坚持精准导向,推进重大政策落地见效。精准落实困难群众救助政策,确保养老院、救助站等集中供养救助机构安全运行,规范救助补助资金使用,确保应保尽保、应助尽助、应享尽享,不断提高困难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各主管部门要建立企业发展协调推进机制,落地落实支持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积极组织企业申报,严把认定审核关,及时足额拨付财政奖补资金,扶持企业发展。切实抓好高标准农田项目规划实施、任务落实、资金保障、监督评价和运营管护等工作,压实主体责任,强化项目监督管理,提高项目建设质量,明确管护责任和管护义务,确保长期发挥效益。有效整合教育资源,逐校分析研判,消除大校额办学等方式,逐渐缩小校际差异,达到资源、生源利用最优化。完善内部审计工作领导机制,逐步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组织机构,有序开展内部审计监督工作,督促落实内部审计意见,抓好审计结果运用和问题整改,确保内部审计工作促进本部门事业高质量发展。

(四)强化过程监督把控,促进政府投资项目规范管理。一是提高思想认识,压实主体责任。建设单位要履行好项目建设的主体责任,规范投资行为,切实增强抓项目的主动性和责任感。二是严肃合同管理,加强标后监管。建设单位要督促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按照投标文件尽职履责到位,并在过程中加强监督考核。三是加强造价控制,规范资金支付。建设单位对于进度款要严格把关,避免出现超合同付款现象,对于变更和结算要压实监理单位和造价事务所的责任,对于误差较大的项目要依据合同进行处罚。四是加强运营管理,提高投资绩效。出租项目要及时收缴租金、物业费等,提高投资回报。同时要健全管理机制,落实评价考核体系,对招商引资企业建立有效的预警和清退机制。五是加强财务工作,规范成本核算。建设单位要加强会计核算工作,对于贷款项目要合理分摊融资利息,并严格按照《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的要求核算项目总投资。

(五)严格责任落实,加大审计整改工作力度。一是强化思想认识,深刻领会审计整改工作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审计新形势、新要求,切实增强做好审计问题整改工作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二是压实整改责任,对标整改要求,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时限,加强协调配合,形成整改合力,切实提升整改效率和质量。三是细化整改措施,坚持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建立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三张清单”,对照整改清单逐项、逐条抓好落实,举一反三,认真查找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问题,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左右连接,上下贯通,深挖根源,找准问题,精准发力,整改到位,落实到底,问题清零。四是抓住整改契机,建立长效机制。分析研究建立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建立完善各项制度,打通堵点,解决难点,避免“雨过地皮湿”,日后问题“卷土重来”,做到整改效果明显,制度机制管用,措施完备有力,工作质效出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