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规建仓“啃”粮补

发布日期:2022-08-01 17:10 作者:淮南市审计局 倪红艳、郝俊 来源:市审计局 【字体: 阅读:

百里长渠润沃野,金色麦浪如潮涌。金秋已至,稻子熟了,大地沸腾了,农民们一年的收获凝结成一缕缕丰硕的麦穗在田野里疯狂生长。盘中粮粒粒皆辛苦,如何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除了种粮,储粮也是关键。2021年9月至11月,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根治粮食购销领域系统性腐败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淮南市审计局组织六个小组对我市粮食购销领域的19家粮食企业开展专项审计调查。

吴军就是此次第二审计组的组长,作为一位朴实敬业、默默付出的老审计人,他曾在1998年全国粮食财务挂账审计工作中担任赴蚌埠市审计组的主审,是一位具有敏锐洞察能力、丰富实战经验的老兵。由他挂帅,组建了一支各有所长的审计队伍,既有数据筛查的精英倪主审,也有年轻一代任劳任怨的张小敏,还有大胆心细的孙股长,精英团队注定这次审计将有不一样的发现。

第二小组此次负责对蔡城粮油购销等2家公司进行审计,时间紧、任务重,要想抽丝剥茧,必须把审计的重点放在粮仓……


内行讲不清

初秋,天气的阴晴变化更加频繁,第二小组驱车前往蔡城粮油购销公司,单向三车道的路面,稻谷均匀地平撒在道路两旁晾晒,汽车顺着路两边金黄的稻谷缓缓前进。

车上,张小敏带着兴奋主动向大家介绍起此次审计了解的背景:“蔡城粮油购销公司是一家国有粮食企业,下辖晓店粮站、南门粮站等7家粮站,在夏收、秋收季节公司经常以大额现金支付粮款,粮食交易资金巨大。”

张小敏的话把大家的思绪从道路两旁的风景中拉回来,“看来这是一场硬仗……”

很快一行人来到晓店粮站,干净的水泥地面晾晒着麦子、谷物,在蔡城公司负责人和粮站管理人员的介绍下,审计人员注意到砖墙上几处红色大字“安徽粮食”、“仓库重地”赫然醒目。前排的粮仓看起来已经年代久远,只有后排几栋墙体统一刷着灰黄色,标着仓号代码。在粮站人员的引导下,审计人员带上安全帽来到了粮仓“核心地带”,长几十米、高近九米的粮仓平整地存放着粮食,一束阳光透过狭窄的小门和窗户透射在稻谷上泛起层层金光。

“张小敏,你用红外线测量下储粮体积的长和宽”,理工科出生的90后姑娘,娴熟地运用着手中电子产品测量并记录着。

长和宽的数据有了,只是这高度测量让审计组犯了难。就在这时,粮站工作人员拿来几根可拼接且带有刻度尺的细实钢柱,底部尖锐。吴组长随机抽取一处殷实的稻谷,借用工具使劲敲打,三根三米的钢管相连接被依次敲入,闷热的库房内审计人员的汗水也随着敲击声不断流下。

对存储粮仓、轮换过的空仓一一进行仔细查看后,审计人员来到仓储保管员的办公室,试图收集粮食交易轮入轮出资料和仓储保管账。

“我们的保管员意识不强,总认为粮食都卖出去了,还要那些资料干啥,粮食销售过后资料没有妥善的保管,我们确实存在监管不到位。”蔡城公司负责人语气低沉。

保管台账的缺失无疑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巨大考验,眼下形势让审计组成员士气大减同时又无可奈何。

“那……”吴组长沉着冷静地说:“把粮食的市场交易记录、收购码单单据、仓库保管账人员工作经历,统计台账的保管期限、粮仓的建设、维修记录这些都整理一下,交给我们的审计组。”

见吴组长镇定自若、不慌不忙的气势,蔡城公司负责人明显没了先前的气势,只得道出:国有粮企会以“粮安工程”的名义,拆除个体出资建设的钢结构简易仓,而重新投资新建粮仓的做法。

“个体投资在国有粮企的土地上建设钢结构粮仓,这是不多见的”吴组长不露声色地暗暗记下。“再重新搭建的粮仓报批手续是否齐全、资金投入比例、个体投资怎样分成获益?”一连串的疑问在吴组长脑中飞快涌现。

从审计现场返回办公室时,夜幕已至,吴组长顾不上回家,立即拿出电脑整理审计思路,手指快速地敲击着键盘,誓要在这个“内行讲不清,外行看不明”的粮食行业拨开迷雾。

“我负责查看会议纪要弄清投资建仓、拆除重建等粮仓建设情况;倪主审、孙股长重点查看财务账簿中粮食交易资金、仓库保管费等财政补贴去向;张小敏利用蔡城公司现有资料,设计表格,分年度记录粮食入库、出库、库存等收储质量明细表,顺着资金流向与出入库明细表进行核对。”吴组长按照审计组成员的工作特长重新进行了分工。


外行探究竟

“吴组长,我们发现2013年以来该公司与李贺之间的资金往来较多,账面显示120余万元的欠款至今还有80余万元未还,更加意外的是通过李贺收储的粮食都显示质量不佳,这点难道只是巧合……”倪主审长期从事经济类审计,敏锐的嗅觉让她投资建仓与借款紧紧锁定到了一起。

据蔡城公司有关人员介绍,李贺是个体粮食经营者,生意做得很大,公司粮食收储大部分都与他有关,而且在国有粮库内拆除的钢结构粮仓早前就是他个人投资建成的。

“个人投资建粮仓,转而又从公司借钱,这么荒唐的行径……”吴组长喃喃自语,并安排倪主审统计2013年以来粮食保管费财政补贴的去向。

“2013年以来,粮站共支付给李贺粮食保管费补贴、仓库保管费等600余万元。”倪主审将统计的财政补贴资金流向表拿给吴组长,继续补充:“而且,李贺的借款单据上也仅有公司领导签字,并没有发现集体会议研究记录。”这种“一言堂”让人不寒而栗。

果然不出所料,会议记录显示,公司主要领导多次催促经办人员加快李贺建设粮仓的审批程序,而李贺参建的粮仓也一度因为某些问题,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但对此公司主要领导置若罔闻,每次只是轻描淡地回应:“若下次再出现这情况,就扣保管费”,但实际的保管费收入一分未少。

经查,2010年至今,蔡城公司与李贺签订过三次粮仓建设合同。当年6月,该公司主要领导与李贺签订合同,由李贺出资在国有粮站建设仓容量六千吨的钢结构5号仓,合作经营时限由十五年延至二十年,二十年后所属权归公司。次年1月,再次同意由李贺出资建设一座仓容量八千吨的粮仓,且李贺享有70%的保管费补贴和每吨50元的收储费补贴。2015年,公司又以“粮安工程”名义,拆除原有的两座仓库和李贺参建的5号仓,重新建设三座容量各五千吨的仓库。签订合同约定投资400万元,公司与李贺各出资50%,其中李贺的出资额以原粮仓抵150万元,再追加投资50万元。建成使用后两座仓库保管费由双方五五分成,收储补贴粮站享有每吨6元,其余由李贺享受。

但实际资料显示,三座粮仓主体工程验收金额为444万元,加上附属工程及设备,蔡城公司实际支出约500万元。而李贺除5号仓的拆除金额抵用外,并未支付其他出资额,但依旧按照合同约定条款享受粮仓财政补贴。

“合同条款显失公平,财政补贴被中饱私囊”,吴组长像个将军打仗前的沙盘模拟,思路清晰,三句话切中问题要害。“个体粮食经营者在国有粮站内建设粮仓的产权归个人所有没有法律依据”。“李贺具体出资份额缺乏佐证,合同约定分成比例没有测算数据”。“筹资建仓的资金应参照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给予一定利息的补偿,直接以高比例分成储粮财政补贴没有政策依据。”

接下来的几天,审计组沿着吴组长的分析思路,认真查阅资料,发现李贺2010年和2011年建设的两座粮仓都缺少审批文件、项目档案资料,实际支出也因无法提供支付依据显得疑点重重。

“倪主审,明天你和小张一起去公司查查收购码单,看看这里头究竟还藏有什么猫腻。”


细查明真假

厚厚一沓1800余万元的码单上,审计组从白天翻到晚上,几个日夜,终于在一堆码单中发现:“码单开具的名单都是农户姓名,但转账记录却给了李贺、宏英、永侠”。倪主审用坚定的语气向吴组长陈述自己的发现,同时用凝重的神情注视眼前这位面容消瘦的蔡城公司财务科长,不过三天,这位来时面色红润的科长此时已经没了往日风采,她解释道:“我们买卖粮食都是通过李贺,钱也是经他手付出去,宏英、永侠是李贺的妻子和儿媳妇,他们都是一家子。”

顺藤摸瓜,吴组长立即组织审计人员核对计划文件、存储仓号、收购合同、售粮单位等指标,在各项数据凭证中寻找端倪。

既有130万元500余吨贸易粮码单,找不到收购计划文件,仓库进出通知单也凭空消失。

又有现金支付的18余万元的小麦出库费用迷雾重重,引发信任危机。公司财务指认粮站会计,粮站会计推诿粮站站长,究竟谁是受益者,众说纷纭。

吴组长默默记下所有问题,又从网上查找了码单同期的粮食价格,一些高于同期市场价格的收购码单此刻显得那么刺眼。

损耗现端倪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们是万万想不到原本以盈利为目的粮食企业竟然还有如此大的亏空。”倪主审对着眼前的储粮感慨。

眼前,已经售卖的仓储小麦正在装卸,粮库的大门被一辆载重20吨的运粮货车堵住,传输皮带呼啦啦地运送粮食,两个装卸工人被扬尘遮挡看不清脸颊,“这粮食杂质这么多,卖出去还能吃吗?”审计人员惊叹,站内工作人员忙解释道“这批粮卖出是做饲料的。”

优粮做饲料,这种算不算浪费?带着疑惑,审计组人员细查以往轮入轮出粮食的各项指标发现,三个粮仓合计损耗346.87吨,折合金额60.4万元,折损率之高,偷梁换柱购买粮食弥补库存亏空的嫌疑也逐渐增大。

最终,审计人员结合财务往来资金结算情况,核对码单和车辆信息以及收储资金支付信息,查出利用补库侵占国有资金数十万元,进而挖出编造虚假理由向市粮食局借款,以经营贸易粮为幌子购买粮食弥补库存亏空的案件线索。


案例点评:仓廪实,天下安。国有粮食企业点多线长面广,粮食购销领域补贴资金多、利益关系复杂,守护好保障粮食安全的每一个环节至关重要。淮南市审计局立足监督职能,通过粮食购销领域专业审计发现多起违法违规案件线索并依法移送纪检监察部门。其中第二小组对蔡城粮油购销公司审计中,发现公司时任经理金某(后为市粮储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存在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目前纪检部门已经查实并对其开除党籍和公职、收缴其违纪违法所得58.56万元,涉嫌犯罪问题也移送司法部门进一步处理。其他相关涉案干部也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