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辅政 发挥好信息的主渠道作用

发布日期:2023-05-30 17:26 作者:综合法规科 郝俊 来源:市审计局 【字体: 阅读:

人们常说,小信息大学问。信息工作是了解基层动态、掌握各方情况的重要渠道,也是实施科学决策、有效指导工作的重要手段。对于基层工作而言,既需要将基层的“闪光点”转化为亮点宣传,又需要将基层的“困难”传递出基层“声音”充分发挥信息传声筒的作用。本文将主要从信息工作、信息工作者和信息自身要求三个方面阐述信息宣传的重要作用。

一、信息工作的重要性

信息工作是沟通上下左右、交流推动工作的重要平台,是反映社情民意、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

2014年5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中办信息综合室时指出,你们这个信息渠道是第一来源、最可靠的来源。总书记强调要围绕大局反映情况、报送信息,当好“千里眼、顺风耳”。中办在《关于加强和改进党委信息工作的意见》以及省委办公厅在《实施意见》中明确要求,各级党委要把信息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好,下级党委必须向上级党委报送信息,党委和政府的职能部门必须向本级党委政府报送信息。信息工作对于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发挥着巨大的参谋作用。

二、对信息工作者的能力和要求

(一)两个讲究。一是讲究高度。信息工作不同于某项工作的汇报,汇报可以大而庞杂,信息却相反,不能简单的从工作总结中进行摘抄,信息工作者要明白“报给谁看”,要认识到报送的信息不仅是“用不用”的问题,关键是“能不能用”的问题,要有“身在兵位,胸为帅谋”的深谋远虑。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高度”,不是刻意的“拔高”,有些简短的致辞发言,言简意赅、直截了当更为合适;也有些信息要小而实、精而美,做到有限文字、无限信息量。要围绕“领导想知道的”和“应该让领导知道的”组织报送,坚持反映情况更典型,反映问题更突出。二是讲究受众。比如领导讲话稿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特殊的“宣传”形式,要讲究对受众的分析。如果是会议报告,一般来说受众主要是下级,场合比较正式,讲话内容大都是总结过去、分析经验、部署工作,措辞就要逻辑严谨、主题突出,把握好报告的“动员令”特点;如果是表态性的发言,受众主要是上级,则应该体现成绩、反映问题、表明决心、突出特点,让上级领导一听就能明白主旨和方向;如果是座谈会发言,受众就比较广,氛围相对宽松,讲话内容就可以更多使用口语化的表述,以“平视”的角度阐明理念思路,少用“要”等命令性的字词。

(二)三项能力。一是敏锐的洞察力。一名优秀的信息工作者需具备良好的政策理论水平,能够及时聚焦国之大者、中心大局和群众呼声。比如聚焦民生所向、乡村振兴的短板,可以编写《基层反映:“送戏进万村”活动组织活动不佳应引起重视》《乡村振兴工作存在的短板应引起重视》等信息,传递基层之声,有力推动各领域纾困解难。二是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仅有文字基础不一定就能做好信息工作,需要对信息内容进行采编。三是扎实的作风。比如有些信息是为领导决策服务的,要强化“解决问题”意识,信息是客观情况的反映,不能只在文字上做文章,不能无病呻吟、矫揉造作。有的信息过度雕琢堆砌,一味讲究标题对仗工整,但不自觉间与内容渐行渐远。不久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决定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作为在全党开展的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调查研究作为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基层作为反映社情民意的前线,更要紧紧围绕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领导关注的重点工作及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选定信息编写方向,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    

三、信息自身的选、育、用

(一)好信息的特点。首先,主题要突出:鲜明、特色、新意。要立足本地本部门工作实践,报送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决策部署的特色做法、创新经验、突出问题和重要建议。在了解市情的基础上作出比较合乎情理的判断,这方面工作或情况在全市全区做的怎么样,是否值得向上级报送。其次,内容要充实要客观、准确、全面。信息是客观情况的反映,不能臆测编造、移花接木,要把情况搞清搞准,反映的情况内容要素要完整。第三,语言要精炼:朴实、干净、精当。信息是公文里的“轻骑兵”,要适合领导的浅阅读。要在观点提炼上下功夫,语言上要简明扼要,能精则精,能减则减。第四,标题要凝练,提挈全文。信息标题是内容和思想的凝练概括,要起到提挈全文的作用,不能追求标新立异,与内容脱节。

(二)选信息的标准。坚持“四个怎么样”的选稿用稿标准,即放在大局中考量怎么样?客观情况怎么样?总结得怎么样?横向比较怎么样?对于紧急重要类信息,这类突发性事件、预警类信息时效性比较强,要突出“快”,在规定时间内尽快报送,不能漏报、迟报,更不能瞒报。对于工作动态类信息。要突出“新”,反映新情况、新问题、新进展、新建议等。对于专题报告类信息。要突出“深”,主题有一定的高度和深度,内容要全面,分析问题要深入透彻,建议措施要切实可行。

(三)育信息的要求

一是“搭梁建柱”。不论是领导讲话稿还是基层信息,最忌把网上的材料东拼西凑、简单堆砌,看起来洋洋洒洒,实际上空洞无物、离题万里。出现这类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没有一个思维框架。对于框架的把握,可以分为三种“鱼骨型”“金字塔型”“乔木型”。所谓“鱼骨型”,就是确定主轴后,以内容范畴为界,由若干“面”组合而成,相互之间并列,适用于内容庞杂的大型报告类文稿。所谓“金字塔型”,就是围绕一个主题,比如贯彻落实某次会议精神,逐步细化铺开。“乔木型”就是先谈一些比较发散的事例或原则性问题,然后像树枝树叶一样慢慢聚拢到树根上,最后与本部门、本区域工作相结合,适用于领导在座谈会、研讨会等不那么严肃的会议上的总结讲话,既调和气氛,又深化主旨。当然,这几种结构并不是绝对分离的,可以视需要杂糅综合,能理顺逻辑、讲明观点即可。

二是“补充血肉”。当前部分县区、部门在信息报送时,无法着眼于工作重点,而一篇好的信息要突出重点,有数、有据、有色。“有数”就是要用必要的数字来佐证内容,特别是对成绩的总结、对下一步工作的安排,如果单纯用定性的话语,一定程度上会显得“虚”。但“有数”不是简单相加,可以多用提升或降低了多少个百分比等比较直观的表达形式,让人一目了然。“有据”就是要有适当的案例,用一些鲜活、典型的事例来充实内容。“有色”就是做好润色,适当使用一些排比、引用、比喻等,增强讲话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三是“求精除杂”。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引用“删繁就简三秋树”的诗句,来强调起草文稿要追求短小精悍。如果说搭框架是“减”,充血肉是“加”,那最后这一式又要回归“减”,形成“短实新”的文风。要去掉那些不必要的枝枝蔓蔓,剔除可能有歧义甚至错误的表述。可以尽量用简短、醒目的话语概括内容、突出重点,例如“一条主线、四个重点、三条红线”等等。求精的同时更需要求准,所有提法、引文、数字等都要准确有出处,坚决杜绝硬伤,保证规范性表述准确、完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