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审计描述和定性方面的几点浅见

发布日期:2019-12-30 15:34 作者:审理科 周丽娜 来源:市审计局 【字体: 阅读:

一、准确精炼,有针对性

1.问题定性清晰、描述详略得当。问题汇总的大类及分支的定性都需要准确精炼,既要表达清楚,不过多使用过于专业的词汇,又要针对问题的本质点明关键之处。

2.审计意见、建议要具有可操作性、长远性。需要考虑相关问题实际整改的方式、期限、难度、整改的方向,对社会的贡献等。如可以提到整改的主体单位应当如何整改,文件下发后即可责任到岗着手实施。又如,对于没有经过审计的县区,可依此加强管理,防患于未然,这样审计意见也能起到举一反三的监督作用。

二、找好角度,立意清楚

同样的审计认定的事实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写,不同的角度会涉及的同一个问题可能定性、难度、严重程度。

1.同类型问题,可以酌情结合报告的框架结构安放来进行定性。

2.不同类型问题,因为问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不一样,需要考虑到问题的严重程度进行定性,问题性质的重要性在报告结构之上,审计人员需要把握好角度,据实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清楚定性。

三、提高站位,升华作用

同一个问题,根据站位的不同、环境的不同,体量的不同,职能的不同,对未来社会经济的发展可能产生的督促作用不同

1.提高问题站位,有所取舍。注重问题的质量,一是着重反映一些与报告体量相符的问题,主要体现在问题的性质上。二是在审计中反复发现同类型的问题时候,当对重复的问题有所取舍或者合并,如财务基础工作规范方面的问题,对于基础极为薄弱的部门点出来即可不需要每个问题都写,又如报销、差旅等方面的问题不必将每个例子都举出来或者每种类型都写出来,可以在取证中详细的写,而在报告中适当地做减法,这样既获取了详细的审计证据,又精炼了报告的内容和提升了问题的高度。

2.提高作用站位,考虑长远影响。审计的职能是监督,监督是一种事后的行为,发现问题时候难以将错误彻底纠正,考虑以后长远的发展,防微杜渐,在发现问题的同时,结合被审计单位实际情况,提出合理有效的建议以助于规范管理。

分享到: